


您當前位置:中國菏澤網(wǎng) > 深度報道 > 正文
作者: 胡云華 來源: 牡丹晚報 發(fā)表時間: 2025-11-26 10:33


11月15日,第18屆“春華秋實”全國藝術院校舞臺藝術精品展演暨第五屆“梨花杯”全國青少年戲曲教育教學成果展示“優(yōu)秀成果”匯報演出在國家大劇院舉行。當來自菏澤的6名學生站上國家級舞臺,魯韻梆聲響起,現(xiàn)場觀眾看到了山東梆子這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如何被新一代菏澤人堅定傳承。
在享有“戲曲之鄉(xiāng)”美譽的魯西南菏澤,戲曲不僅頻繁亮相專業(yè)舞臺,也活躍在鄉(xiāng)村戲臺,更在學校課堂上煥發(fā)新生。水袖翻飛間流轉著春秋歲月,魯韻唱腔里傳遞著時代新聲。一代代菏澤戲曲人的耕耘與堅守,讓這門古老的藝術在新時代薪火不息。
梨園新蕊亮相國家舞臺
山東梆子《老羊山》是菏澤學生參加第五屆“梨花杯”全國青少年戲曲教育教學成果展示的劇目。今年早春至初冬,菏澤學院的戲曲實訓中心時常能看到《老羊山》的排練場景。
17歲的戶國航是參演學生之一?!霸缟狭c到七點半練早功,其余時間除正常上課外,都在排練?!睉魢秸f,他自幼在劇團長大,家人從事劇團后勤保障工作,他便在一旁觀看戲曲演員化妝、排練、演出,逐漸對戲曲舞臺產生向往。從幕后走上舞臺,他與同學們已堅持數(shù)年。
“我們系很多學生從小就對戲曲懷有情懷?!焙蕽蓪W院音樂與舞蹈學院戲曲表演系主任李美麗表示,因為熱愛,新一代學戲曲的年輕人和老一輩戲曲人一樣肯吃苦、能堅守、有韌勁兒,加之近年來各級政府對非遺項目的扶持,讓致力于戲曲傳承的教師們更有信心。
今年夏天,收到“梨花杯”全國青少年戲曲教育教學成果優(yōu)秀案例表彰證書后,菏澤學院的師生們得知,自己參與排演的《老羊山》選段有望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當即與家人分享了這份喜悅。
“我爸說:好好表現(xiàn),別丟人!”戶國航回憶起父親這句質樸的鼓勵時,難掩欣喜。當初那個在幕后默默觀察、仰望老一輩戲曲人生活與演出的孩子,在老中青幾代教師的悉心栽培下,終于要登上國家級舞臺。
9月開學后,師生們收到通知,需將演出時長控制在5分鐘內,這意味著整個舞臺表演要重新編排——這對青年指導教師和參演學生來說是新的挑戰(zhàn),甚至要克服此前排練形成的肌肉記憶。
作為國家大劇院傾力打造的藝術教育成果展示標桿平臺,“春華秋實”展演已連續(xù)舉辦18屆,聯(lián)動全國40余所高等院校,成為集中呈現(xiàn)高等美育建設成效的重要窗口;而由文化和旅游部主辦的“梨花杯”全國青少年戲曲教育教學成果展示,每三年一屆,是青少年戲曲教育領域的最高權威賽事,更是戲曲新秀嶄露頭角、傳統(tǒng)藝術薪火相傳的核心橋梁。此次展演作為兩大國家級平臺的聯(lián)動特別單元,涵蓋13個經典劇種的23個精品節(jié)目,堪稱戲曲界的盛會。
11月15日,匯報演出在國家大劇院舉行。來自菏澤的6名年輕學生站上國家級舞臺,唱響山東梆子《老羊山》,讓現(xiàn)場觀眾見證了山東梆子這一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被新一代菏澤人堅定傳承的鮮活實踐。
今年9月,第五屆“梨花杯”全國青少年戲曲教育教學成果展示巡演(安徽站)暨戲曲教育教學研討活動在安徽合肥成功舉辦,菏澤藝術學校師生帶來的山東梆子《闖幽州?點將》參與了巡演。
根植沃土戲韻流長
菏澤戲曲文化源遠流長。作為戲曲大市,菏澤不僅劇種多、劇團多,且名角多、戲迷多。早在元、明時期,在菏澤活動的戲班就達200多個。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演出合同,是清順治十六年菏澤“大興班”在河南滑縣的演出憑證。建于明正德年間的菏澤城隍廟戲樓、清雍正年間的單縣山西會館戲樓、清朝末年的定陶仿山戲樓,均是菏澤戲曲活動歷史悠久的實物見證。
菏澤現(xiàn)有國有專業(yè)戲曲院團10家、民營戲曲劇團200余個,還有數(shù)量眾多的莊戶劇團,為“送戲下鄉(xiāng)”持續(xù)提供保障。同時,菏澤現(xiàn)有的八大劇種均為國家級非遺劇種。
文化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活力的充分迸發(fā),離不開頂層設計的科學規(guī)劃和制度保障的持續(xù)賦能。近年來,菏澤市以改革為抓手,先后出臺《關于加快建設文化強市的意見》《關于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這套政策“組合拳”激發(fā)了文藝院團的創(chuàng)作活力,推動30余部新創(chuàng)戲曲優(yōu)秀作品接連涌現(xiàn)。全市新創(chuàng)、改編大型劇目及小戲100余部,榮獲文華優(yōu)秀劇目獎、省精品工程獎等國家級、省級藝術獎項超40個。
兩夾弦《愛心家園》《公雞過壽》以及魯西南鼓吹樂《唱大戲》3部作品,均斬獲全國群眾文化領域最高獎“群星獎”;由菏澤市地方戲曲傳承研究院創(chuàng)排的山東梆子大型現(xiàn)代戲《山東漢子》《古城女人》,榮獲專業(yè)舞臺藝術領域的國家級政府最高獎項“文華獎”;山東梆子動漫舞臺劇《跑旱船》登上2017年新年戲曲晚會的舞臺。
菏澤人對戲曲文化的摯愛深植于民間厚土。戲曲已不僅是菏澤人民勞動之余的娛樂方式,更融入日常生活,成為聯(lián)絡感情、增進親情的重要紐帶。為回饋這份熱愛,菏澤市將文化惠民的春風化作具體行動,讓城鄉(xiāng)群眾共享藝術發(fā)展成果?!耙荒暌淮逡粓鰬颉闭咦寫蚯蔫尮穆晜鞅楹蕽擅總€鄉(xiāng)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過足“戲癮”。全市年均送戲下鄉(xiāng)8000余場,實現(xiàn)全市行政村(農村社區(qū))全覆蓋。2017年,山東省首個地方戲曲振興發(fā)展示范區(qū)落戶菏澤;2019年,“一元劇場”在曹縣劇院啟幕,市民僅需一元錢即可欣賞高水準大戲,這一惠民舉措已持續(xù)六年,惠及數(shù)萬群眾。
共筑戲曲傳承新生態(tài)
作為菏澤唯一一所本科院校,菏澤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是連接地方戲曲“傳統(tǒng)根脈”與“現(xiàn)代發(fā)展”的重要紐帶,在戲曲人才培養(yǎng)方面成效卓著。學院構建了“基礎教學—實訓實踐—劇目驅動—校地聯(lián)合”的戲曲人才培養(yǎng)模式,邀請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何西良等專家授課,并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與國有劇團共建實踐基地。
依托科研平臺,菏澤學院開展了瀕危劇種曲譜整理、老藝人口述史記錄等工作?!洞笃秸{基層院團青年演員人才培養(yǎng)》項目獲批國家藝術基金2025年度資助項目,將培養(yǎng)30名大平調優(yōu)秀青年演員;原創(chuàng)戲曲《循吏范希正》獲批山東省2024年度舞臺藝術青年人才創(chuàng)作扶持項目,于今年6月成功上演,榮獲省第二屆“青未了”杯優(yōu)秀廉潔劇目獎。
“這次演出中,除傳統(tǒng)唱腔未作改動外,我們在身段表現(xiàn)等方面均進行了創(chuàng)新?!独涎蛏健返某晒ρ莩?,是教學實踐與文化傳承深度融合的成果。我們希望學生既懂傳統(tǒng)又懂創(chuàng)新,并與時俱進用好新媒體平臺傳播戲曲文化?!焙蕽蓪W院戲曲理論教師董穎婕說。
李美麗介紹:“我校已入選過兩屆‘梨花杯’,此次能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是我們在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面從地方走向全國的一次突破。我校戲曲表演專業(yè)于2019年首次招生,至今已招收五屆學生,畢業(yè)兩屆,共計140余名學生。學校將這些學生作為山東地方戲曲的傳承人進行培養(yǎng),目前已涵蓋棗梆、山東梆子、大平調、萊蕪梆子等劇種,學生畢業(yè)后基本都進入地方院團從事演員工作?!?/p>
在推進菏澤戲曲傳承發(fā)展的過程中,菏澤學院先后獲批“省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基地(山東梆子)”“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實踐基地”“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 等稱號。
菏澤戲曲文化的傳承是面向未來的耕耘,也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除菏澤學院的高校力量外,它還依賴專業(yè)院團的堅守、政策環(huán)境的支持、民間土壤的滋養(yǎng)、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奉獻以及創(chuàng)新合作的探索。這幾股力量交織相融,共同守護并活化著這份珍貴的文化財富。年輕一輩的菏澤戲曲人正以青春視角重新詮釋戲曲魅力,努力將菏澤戲曲文化推向新的高度。
記者 胡云華
人民網(wǎng) 新華網(wǎng) 央視網(wǎng) 中國網(wǎng) 光明網(wǎng) 中國日報 中青網(wǎng) 求是網(wǎng) 山東網(wǎng) 魯網(wǎng)
菏澤市政府網(wǎng) 菏澤文明網(wǎng) 菏澤市紀檢監(jiān)察網(wǎng) 燈塔-菏澤黨建網(wǎng) 菏澤長安網(wǎng) 菏澤廣電網(wǎng) 菏澤市教育和體育局 菏澤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
中國徐州網(wǎng) 連網(wǎng) 鹽城新聞網(wǎng) 宿遷網(wǎng) 中國淮安網(wǎng) 蚌埠新聞網(wǎng) 阜陽新聞網(wǎng) 淮北新聞網(wǎng) 拂曉新聞網(wǎng) 中國亳州網(wǎng)
舜網(wǎng) 青報網(wǎng) 聊城新聞網(wǎng) 德州新聞網(wǎng) 濱州網(wǎng) 東營網(wǎng) 水母網(wǎng) 中華泰山網(wǎng) 東方圣城網(wǎng) 瑯琊新聞網(wǎng)
魯公網(wǎng)安備 37172902372011號